【他山之石】
六安金安区:老旧小区改出宜居新生活
淮南八公山区:“兑”出绿色生活 “分”出文明新风
周口:全面开启枯枝落叶“伴随式”清理模式
黄石:今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任务全面完成
巴中: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生活
达州:全面提升环境“颜值”
襄阳:加装路灯提照度 点亮校园周边路
韶关:改善环境质量 共享低碳生活
平顶山:“温情”执法 让群众感受城市管理温度
雅安雨城区:以精细化管理“绣”出美丽城市新画卷
【他山之石】
六安金安区:老旧小区改出宜居新生活
来源:六安文明网 时间:2024.12.2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改造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近日,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的东苑社区,经过为期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功实现了从“忧居”到“宜居”的华丽转身,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走进改造后的东苑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景象: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干净整洁,宣传标语“文明健康 绿色环?!备裢庑涯?。绿植在寒风中依然挺拔翠绿,休闲长椅崭新发亮,小区道路平坦开阔,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东苑小区始建于1997年,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外墙起皮脱落、内墙污渍遍布,雨污水管道堵塞、路面坑洼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敖衲?金安区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2024年50项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东苑小区也顺利纳入改造范畴?!本萃墙值拦ぷ魅嗽倍∧饶冉樯?为了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改造项目组邀请了专业设计团队进行细致勘查与精心设计,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巴墙值腊焓麓Α⒍飞缜⑿∏持Р?、业委会及物业齐心协力,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居民意见,共发放并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500余份?!痹诔浞治删用袼咔蟮幕∩?项目组确定了涵盖外墙维修、屋面修缮、四网改造、道路“白改黑”、绿化提升、雨污水管道改造、路灯监控智能化升级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改造项目。
今年6月底,施工队正式进场?! 耙环矫?我们督促施工方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巧妙避开居民休息时段,采用先进施工设备与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噪音、灰尘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组织居民成立质量监督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社区还设立老旧小区改造意见登记簿,安排专人详细登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倍飞缜匙苤榧茄铣3?。
据了解,截至目前,东苑小区道路“白改黑”施工全部完成,58栋楼的墙面屋面改造工程顺利竣工。此外,长达6000余米的雨污管网和9700余米的外墙排水管也修缮完毕,并安装了156盏太阳能路灯和115个监控摄像头,新增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精心打造3处晾晒区和1个标准篮球场。
如今,改造后的东苑小区焕然一新,居民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纷纷对改造工作表示赞赏。严常超表示,虽然大部分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但社区的工作并未止步??汉?他们将进行绿化方面的收尾工作,并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为居民们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
淮南八公山区:“兑”出绿色生活 “分”出文明新风
来源:淮南文明网 时间:2024.12.20
“我报名,我也要参与!”近期,淮南市八公山区水楼宜苑小区热闹非凡,这源于八公山区城管局在水楼宜苑小区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激起了居民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注入强大动力。
活动当日,水楼宜苑小区广场洋溢着热闹的氛围,现场摆放着各类生活用品,从清洁用品到厨房用具,这些都是居民们用平日里践行垃圾分类积攒下的积分可兑换的“战利品”。居民们有序地排队,手中握着积分卡进行登记,眼神中透露出对自己坚持垃圾分类成果的期待。
自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以来,八公山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各小区,通过展台宣传、入户讲解、设置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耐心地向居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一开始,居民们对此并不熟悉,分类准确率较低,工作人员通过一次次地示范和纠正,逐渐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在小区生根发芽。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关系到城市的文明形象和生态环境,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居民加入进来?!?/p>
此次积分兑换活动,不仅是对居民们前期垃圾分类工作的肯定与回馈,更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水楼宜苑小区的成功经验,也将成为八公山区其他小区学习的榜样,激励更多居民投身于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共同为打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八公山区而不懈努力。
周口:全面开启枯枝落叶“伴随式”清理模式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24.12.23
近日,我市受冷空气影响,连续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枯枝落叶增多。为给市民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市环卫中心精心部署,全面开启枯枝落叶“伴随式”清理模式,确保垃圾不积存、运输不飞散,道路干净整洁。
“为应对冬季落叶高峰,我们提前制订清扫计划,并增加清扫频次和人员,不间断巡回清扫城区街道落叶,确保‘随落、随扫、随收集’,维护好城区街道的整洁和美观。”市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日调配10座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车辆,专项处理枯枝落叶的收集和转运工作,并积极引导环卫工人及居民将落叶集中倾倒至指定站点,确保落叶及时运往焚烧发电厂,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据了解,连日来,中心城区环卫部门通过“人工+机械”的双重作业模式,每日出动人工400余人、车辆20台,重点加大对树木密度大、落叶较多的主次干道清扫力度,并发挥机械化覆盖面积大、作业效率高的特点,确保树叶随落随清。各区环卫公司根据道路落叶情况,灵活调整作业重心和清扫路段,要求环卫工人随身携带收集袋,以“及时清扫、袋装收集”的方式,缩短落叶滞留时间。市环卫中心在强化督导检查的同时,每天还会增派压缩车对落叶进行不间断巡回收集,切实做到落叶清理无堆积、收运无缝衔接,确保落叶“随落、随扫、随清、随运”,为广大市民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黄石:今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任务全面完成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12.25
下陆区康宁社区康宁园小区13栋二单元加装电梯工程开工,西塞山区八泉社区湖滨花苑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开工,黄石港区纺织社区宝石名城小区11栋1单元加装电梯工程开工……近期,我市又有许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纷纷上马,“悬空老人”家门口的“暖心工程”接踵而至。
从“个案”走向“量产”,从“盆景”变成“花园”。记者近日从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获悉,作为我市今年“十件实事”之一,全市计划加装电梯810部,截至12月中旬已审批870部,审批率107%;已开工834部,开工率103%;已完工822部,完工率101%,全面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年度目标任务。
立法保障 多措并举破难题
“湖滨花苑小区又有一部加装电梯开工啦!”12月12日上午,西塞山区八泉社区湖滨花苑小区加装电梯工程正式开工,居民奔走相庆。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信,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工程一定能够顺利推进,早日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加装电梯是好事,可居民不同意怎么办?资金怎么出?如何破解一个个摆在面前的难题?
民生关切处,为政发力点。2023年10月23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40名参会代表摁下手中的表决器,对《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建议表决稿)》进行表决。不到2分钟,表决结果出炉:赞成40票,反对0票、弃权0票,通过!当年12月1日,《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在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再次获全票通过。这是全国市州首部适用全市域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地方性法规,并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实施。
纲举目张,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意见统一难、资金筹集难、建设监管难和后期维护难等突出问题,《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明确,针对意见统一难,根据业主自愿原则,通过当事人相互协商、社区协调、基层组织听证调解、司法诉讼等多种途径统一意见。针对资金筹措难,一方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梯竣工验收合格后,相关部门及时将补贴到位;另一方面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除加装人协商分摊外,加装人还可通过使用社会投资、社会捐赠及使用符合规定的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多部门开通了对相应群体的资金补贴通道。针对建设监管难,规定住更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联合审查、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编制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引等工作,重点对加装电梯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协同做好相关工作。针对运营维护难,明确要求加装人应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护保养单位或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理电梯。
机制创新 优化服务提效率
冬日暖阳下,下陆区青龙山社区联合小区广场,三三两两的老人拉着家常,大家都认为,每天下楼呆一会,是高兴的事儿。
联合小区由多个职工家属楼组合而成,有纺机厂、煤矿厂、妇幼、南湖小学等单位的退休职工居住。一直以来,老人上下楼成为一大难题。
2022年10月,联合小区业委会主任王清华得知社区重新开启电梯加装工作,便主动与社区联系,组成电梯自改委,并上门为居民宣讲政策,先后组织召开恳谈会20余次,电梯加装的难题被逐一破解,该楼栋顺利推进加梯工作。
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解决“悬空老人”、残疾人等群体上下楼难题的重要举措。作为老工业城市,因为历史原因,我市居民居住条件存在短板,生活品质有待提高。据统计,全市有3000多个楼栋单元需要加装电梯。全市老龄人口占比17%以上,且上升趋势明显,居民、社会加装电梯的呼声十分强烈。
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电梯立法为契机,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适老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探索加装电梯工作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业主主体、各方支持”的建设模式和“四个一”(“一盘棋”整体谋划、“一站式”报装审批、“一揽子”政策支持、“一条心”共建共管)工作机制,并探索“装不装群众商、怎么装群众提、有纠纷群众调、好不好群众说、如何管群众定”的“五步工作法”,全力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凝聚电梯加装“最强向心力”。
西塞山区磁湖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协调区住保局干部、律师、民警、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提供政策指导与法律咨询等服务;黄石港区天虹社区通过建立加装电梯议事微信群、召开“夜话会”等形式,温情化解群众疑难;黄石港区亚光社区宏维小区老党员万维加,在政策宣讲、民主协商等方面自觉带头,争当推动加梯工作的政策宣传员、工作引导员、矛盾调处员……
我市还全力优化服务,以群众“最多跑一次”为目标,针对居民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关心的“向谁申报”“需要哪些资料”“如何领取补贴”等问题,精准施策,用心用情当好居民加装电梯工作的“店小二”。如一键申报到位,居民可以通过“黄石加装电梯公众号”或者服务热线进行在线申请,实现“一户申请即办理”;一步代办到位,收到申请后,社区会同该楼栋党员干部成立加装电梯自改委,完成意愿征集,并委托社区或电梯公司代办报建手续;一站受理到位,实行“一站受理、并行审批”,由住更部门统一受理,各部门分别出具审查意见,全面提高审批效率;一周补贴到位,加装电梯竣工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发放补贴资金。
长效管理 守护电梯全周期
一人管理一梯、一公约一办法、一个账户管资金?;剖矍枪馍缜叭鲆弧惫芾淼缣莸淖龇ǎ玫缴霞队泄夭棵趴隙?。特别是该社区宏维湖滨花园小区由于加装速度快、效果好,去年被省住建厅评为“最美电梯项目案例”。
一人管理一梯,指一名电梯长管理一部电梯,电梯长的主要职责是电梯清洁、安全与运行,电费、维保费的收取,联系电梯维保、维修等事宜,确保电梯的事情有人管、问题有人解。一公约一办法,指每部电梯由单元居民商量,共同制定《电梯安全使用公约》及《电梯运行维护资金管理办法》,对电梯安全使用、电梯电费、维保费的收取等事项进行明确。一个账户管资金,指每部电梯设立《电梯运营维护专项资金》账户,账户资金由居民自筹,专门用于电梯运营维修费用的支出。
多方支持、长效管理,只为助力幸福一键“梯”升。为降低加装成本、提升居民意愿,我市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统筹力度,在旧改时对有加装电梯需求的老旧小区预留电梯井,做到前期同步谋划,项目同步生成,建设同步实施,避免重复施工,进一步降低加装电梯成本。
同时实施成片连片推进,选取条件成熟的小区作为试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初,我市打造了黄石港区亚光社区、黄石港区天虹社区黄电小区、西塞山区磁湖社区康赛小区、下陆区南湖社区锦苑小区等4个示范点。我市还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意愿强烈的小区,由政府承担设计、监理、鉴定等费用,统一设计要求、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手续办理、统一维护保养,规?;平幼暗缣莨ぷ鳌2⒄攵允艹〉叵拗贫痪弑讣幼暗缣萏跫淖≌?,因地制宜推广爬楼机等设备,如在黄石港区772号楼安装爬楼机1台,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成本仅为电梯的三分之一。
电梯维护中,我市以多重保障为支撑,在每部加装电梯享受10万元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市总工会、民政、残联、供电、水务、燃气等10余家单位都提供了相应的帮扶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编写了《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导则(试行)》,对用地规划、土建施工、电梯安装等提出建设指引,为保障电梯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技术支撑。明确责任主体,要求电梯建成之后需委托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等市场主体进行管理才能投入使用,进一步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减少安全风险。
加装电梯背后,是一张张用心用情作答的民生“答卷”。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完善加装电梯各项制度,构建加装电梯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体系,继续书写惠民生、暖民心的新篇章。
巴中: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生活
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 时间:2024.12.24
“哇!一段时间不见,变化也太大了吧!感觉住进了新小区。”近日,在外务工的张先生回到家中,惊讶地发现自己生活多年的小区变样了,“以前小区里乱糟糟的,现在不仅路修好了,环境也上了一个档次?!?/p>
张先生居住在市交通运输局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施落后,道路狭窄且坑洼,雨天积水严重,居民生活深受影响。2023年,巴州区对该小区实施改造,如今,崭新的沥青路面整洁宽阔,斑驳脱落的外墙变得洁白干净,小区内划设了停车位,车辆停放有序。
“改造后,小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出行也方便了,住起来很舒心?!闭畔壬愿脑煨Ч致?。
同样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的还有巴城书院小区居民。因都是老房子,过去小区居民上下楼只能走楼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后,每个单元楼不仅装上了电梯,社区还打造了“鼓楼社区红石榴服务站”,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以前想都不敢想,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还能装电梯,我们也能享受到新小区的配套设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入住该小区的居民吴女士笑着说,“自从装了电梯,老人小孩上下楼再也不喊累了。”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改造既要顾“面子”更要重“里子”,通过文化植入、业态“赋能”,老街区焕发了新活力。
过去,南池北路只是普通的老旧街道,因规划滞后和疏于管理,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2023年,住建部门会同社区针对居民发展商业的需求,开始修缮道路等基础设施以改善环境,同时利用紧邻南池艺术广场的人流优势,搭建起独具特色的商业街,规?;⒄埂靶√谩?。
如今,南池北路美妆、美食、百货等商业店铺一应俱全,成了老城居民休闲、娱乐、美食一条街,市民成群结队前往打卡消费,街上“烟火气”十足。
“以前还需要骑三轮车去抢占位置,现在好了,有了固定的摊位,固定的客源,收入也在逐步提升。”对于现在的店铺,美食街店家李先生很是满意。
市交通运输局小区、书院小区、南池北路的变化,只是巴中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中市秉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价值理念,以群众所急、所盼,营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为目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老旧小区全面“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
据市住建局统计,2019年至2024年,全市共列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937个。
达州:全面提升环境“颜值”
来源:达州日报 时间:2024.12.26
为进一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街道环境,自12月以来,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开始在辖区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聚焦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村(社区)管理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日常维护+长效治理+集中攻坚”方式,净化、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全面提升斌郎辖区“颜值”。
集中攻坚“增色” 精细管理“理序”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斌郎街道按区域功能将辖区17个村(社区)划分为中心城区、场镇社区、农村地区3个区域,并制定区域性的维护方案,对中心城区实施“美化、绿化、靓化”维护,对场镇社区实施“顽疾清零”维护,对农村地区实施“院坝美、道路洁”维护,并确定每月10日、20日、30日为集体行动日。
行动要求,班子成员下沉包片村(社区)统筹调度,驻村部门包责任点位,党员干部积极上阵带头实干,并将“网格化”治理和基层党建有机融合起来,以“小网格”促进城乡卫生环境“大提升”。
为扩大行动知晓度,斌郎街道还统筹辖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警务助理等组建17支环境治理宣讲小分队,在重要时间段人流密集区域场所开展引导式沟通、互动式治理,将“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的理念渗透进辖区群众的生活点滴。
清理破旧“增靓” 优化环境“添绿”
行动中,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党员干部、网格员、公益岗人员携手并肩,手持扫帚、铁锹、垃圾袋等工具,集中对道路两侧绿化带里的碎纸屑、塑料袋、瓜果皮、枯枝树叶等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对破损、破旧及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横幅标语、商业广告等予以拆除,对村(社区)主干道两旁、广场、群众房前屋后、购物长廊、绿化带、村小道等区域进行打扫。
大提升行动以来,清理各类垃圾及枯枝树叶20余吨,卫生顽疾300余处,乱堆乱放80余处;打捞河道漂浮物20余吨;整治山头“脏乱差”菜地400余亩;拆除违规建筑3处、窝棚40个。
城乡环境治理需要长久坚持。据了解,斌郎街道还将细化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提质、生活垃圾治理增效、城乡容貌大提升等行动,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辅相成、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互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实现街道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襄阳:加装路灯提照度 点亮校园周边路
来源:襄阳文明网 时间:2024.12.19
“以前总是提心吊胆,怕出意外,现在这路口路灯亮的又好又早,孩子出行安全多了,我们家长心里也踏实了?!奔易∠逖羲闹兄鼙叩难页っ欠追姿档健?/p>
毗邻襄阳四中旁的鱼梁坪大道和江华路路口,因路口宽大且原有照明设施照度不足,加之冬季多雾天气,给学生们早晚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12月15日,市住新局路灯处出动2辆高空作业车和7名工程技术人员,为该路段道路交口加装了4组中杆灯、8盏高亮度LED灯具,敷设管线50余米。当晚,4组路灯经调试后已亮灯,路口照明效果显著提升。
入冬以来,针对城区部分学校周边道路路灯照明不足现状,市路灯管理部门主动作为,为襄阳市二十中旁七里河路加装12盏投光灯;为市第二实验小学旁溪苑路10组路灯加高灯臂;同时对大庆路、人民路、解放路、荆州街、复聪路、汉江路、追日路等60余条校园周边道路路灯运行情况进行重点巡查,发现并消除灯杆缺失手井门和照明井盖等安全隐患30余处,处理线路故障20余处,维修故障灯具60余盏;同时,根据冬季作息时间适时调整全市校园周边照明设施亮熄灯时间,让师生们在寒冷冬季有明灯照亮出行。
韶关:改善环境质量 共享低碳生活
来源:韶关日报 时间:2024.12.19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却关系千家万户,是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能力、文明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住建厅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让城市更宜居、群众生活更美好,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努力办成“民心实事”“暖心大事”。
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3年来,我市紧扣“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常态长效抓好垃圾分类。同时,立足中小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务实推进,积极探索可落地、可持续、可复制的生活垃圾分类路径,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全市常住人口约336万人全覆盖,全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凝心聚力 担当有为 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协作、多领域分工的系统性工程,对城市管理统领全局的顶层设计和智慧布局有着较高要求。
我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为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学管理,2023年,我市成立“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同时,出台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宣传方案、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开展模式、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用以指导各单位和各街道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担当,确保各项工作出真绩。
“我们从严压实垃圾分类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把实施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生态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位高效开展?!笔凶〗ü芾砭窒喙馗涸鹑吮硎?。
试点建设 完善管理 你追我赶形成“头雁效应”
为做好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市率先在武江区新华街道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并逐渐扩大示范片区覆盖范围。我市将武江区打造为垃圾分类示范区(包括新华街道和惠民街道),浈江区将东河街道打造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曲江区将马坝镇打造为垃圾分类示范镇,各市级、区级公共机构要完善垃圾分类全覆盖。
办法实施以来,我市逐年制定印发《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及《韶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及任务分解表》,各县(市、区)据此结合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协调机制、工作计划、工作评估及任务分解表等,并组织实施,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推动源头减量工作等方面形成了“头雁效应”。
武江区对城区范围内27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升级改建,配合“百千万工程”在龙归镇新增建设4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和1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对城区无物业小区范围内的104个生活垃圾投放点增设了遮雨棚设施,新增建设了3处有害垃圾暂存点。
浈江区62处垃圾分类亭正在建设中,目前有物业小区基本实现了居民小区楼层撤桶定时定点投放,积极对接走访调研区住建、风采、车站街道办等单位,对拟计划在改造的35个老旧小区中选址代建20个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曲江区共完成75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升级改造工作,建设有害垃圾贮存点3个,设立4个大件垃圾收集点,配置4台平板车,2辆皮卡车负责曲江城区城中、城南、城西、城东、外围5个片区的大件垃圾装运工作。
整体谋划 过程闭环 健全多元化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源头提质,推动全市分类投放精细化,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完善市区范围内回收网点建设,我市制定并发布《韶关市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明确回收种类及回收路径,为居民交售或交投再生资源(可回收物)提供指导,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制定印发《韶关市城市有害垃圾管理工作手册(试行)》,规范有害垃圾的投放、贮存、运输和处置等环节,通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企业清单共享,引导有害垃圾安全处置。韶关市循环经济环保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运行后,市区生活垃圾运往市循环经济环保园进行焚烧处理。在焚烧厂检修期间或应急情况下,生活垃圾送到花拉寨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武江区新建一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其日处理能力为2吨,目前正常使用。
完善大件垃圾和园林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我市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场地,建成芙蓉北路等12个公共大件垃圾收集点与1个大件垃圾处理场,通过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模式,为广大市民提供大件垃圾处理服务。目前,我市市辖区共有5台园林垃圾粉碎机、2个园林垃圾处理场。
分类收集是源头,运输处置更关键。我市按“四分类”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所有车辆涂装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线,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颜色、不同去向”和“桶车对接,专业直运”的分类收运,有效防止“先分后混、混装混运”。
同时,全市加强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出现损坏、老化、符号缺失等情况的设施,补充完善垃圾分类宣传栏、红黑榜内容。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新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建设项目中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加强引导培育风尚掀起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大变革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大变革,涉及每个家庭和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市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宣传+培训”两手抓,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全市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蓝色垃圾桶装可回收物,绿色垃圾桶装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要统一放在红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在黑色垃圾桶……”在曲江区马坝镇城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时有居民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图文、视频、游戏等方式,全面了解生活垃圾源头收集、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等过程,深刻领会垃圾分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持续落实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经结合辖区内公共场所条件和场所权属单位的配合支持,武江区成功将武江区长城社区、金洲社区和沙洲尾友好接头点打造为垃圾分类宣传驿站,驿站内通过海报、指引、读本和视频播放等途径,吸引市民自发性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参与垃圾分类。针对不同社区特点和群众需求,浈江区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常态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敖逃桓龊⒆樱桓黾彝?,文明整个社区”,市教育局、住建管理局等部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工作,深入全市各学校、幼儿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和儿童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水平。同时,分阶段设计制作的幼儿版、小学版、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教材已在全市学校广泛使用?!耙郧啊咏桓隹稹衷凇阜炙母鐾啊?;往日推行‘要我分’,当下盛行‘我要分’……”为抓好垃圾分类宣教工作,我市构建立体宣传网络,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加强垃圾分类的社区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1700余场,共3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源头管理,引导群众自觉分类投放,推动居民从“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广泛宣传 壮大声势 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一步,为走好、走稳、走实这关键一步,我市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壮大声势,持续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逐步将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居民生活。
其间,市委宣传部和市住建管理局联合制定《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采取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紧密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水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和社会文明水平提高。市住建管理局部署谋划,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专栏,所有户外广告设施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营造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依托韶关日报社强大采编设计团队,创新媒体表现形式,结合我市实际,抓住“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环卫工人节”等重点时段、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便利条件,策划漫画4期、一图读懂5期等新媒体宣传项目,设计制作具有我市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背景海报,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把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在《韶关日报》、“韶关发布”微信公众号等主流权威平台开辟垃圾分类宣传专栏、专题等宣传板块,常态化展现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亮点及成果,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政策法规等。从不同的角度深度挖掘和总结我市在开展垃圾分类方面的亮点举措和工作成果等,对我市垃圾分类相关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推送综述主题专栏5期,系列宣传报道16期,专题专版报道1期。通过户外9座滚动式阅报栏刊播垃圾分类宣传片或主题海报等方面内容,形成全社会人人知晓垃圾分类的氛围,将垃圾分类理念植入人心。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性的“绿色革命”,需要久久为功,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市住建管理局将继续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与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韶关模式”?!?/p>
平顶山:“温情”执法 让群众感受城市管理温度
来源:平顶山文明网 时间:2024.12.24
小吃车按照顺序停放到位、冲刷干净的垃圾桶整齐摆放······12月24日傍晚,平顶山市高新区建业春天里小区东门附近,不同于以往这里的“脏乱差”现象,如今的夜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烟火气”和“文明范儿”十足。
今年以来,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全局党员干部和执法队员纷纷走上街头开展徒步巡查,让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到“脚步”上,巡一路、查一路、管一路,面对面、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只要群众有需求,事无巨细帮到底。
“夜间流动摊贩数量不少,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也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备镁种捶ㄈ嗽笨仔鲁?,考虑到居民又确实有较大的用餐需求,他们针对夜市摊点定区域、定时间、定摊主、定标准,确保夜市规范有序。日常工作中,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对初次违规的摊主,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对于屡教不改、屡改屡犯的摊主,取消其设摊资格并进行相应处罚。
“原先在路上摆摊不安心,看到执法队员总是提心吊胆。现在在固定摊位上经营,心里踏实多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倍壬牡厮?。
无独有偶。不久前,有市民向该局反映,高阳小区西门一超市门口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严重,堵塞了人行通道。为了不影响群众生活需要和保障正常商户经营,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运用“721”工作法,不仅注重维护市容环境秩序,还积极与商户沟通,了解商户的需求和困难,及时施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这种既有温度又有秩序的弹性执法方式不仅赢得了商户的尊重和支持,也增强了居民对执法部门的信任和认可。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惫芾碇捶ㄓ小暗浴薄叭嵝浴保鞘胁拍艹渎把袒鹌薄8镁志殖ぞ昂煳八担骸澳壳?,我们的执法方式正加快从传统型向服务型转变,希望能通过规范化执法、柔性执法,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为老百姓提供更有温情的服务,切实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
雅安雨城区:以精细化管理“绣”出美丽城市新画卷
来源:雅安文明网 时间:2024.12.13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管理,在于精细。漫步于雅安市雨城区的城区,城市景观日新月异、街巷道路亮丽整洁、道路交通顺畅有序、市民群众文明有礼……近年来,雨城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使出“绣花功”,以满足群众需求的“小切口”撬起城市治理体系的“大变革”,不断推动城市“颜值”和“品质”双提升。
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连着民生,一方面连着发展。如今的雨城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备,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文明之风吹进每个市民的心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高品质改造老旧小区 打造洁净美丽大院
“现在住着舒适、舒心多了,大院改造得很好!”雨城区河北街道沙溪社区如意街168号大院的老住户郭志荣说。
168号大院有古色古香的小区大门、粉刷一新的墙面、平整宽敞的沥青路面;小区内车辆有序停放、地面干净卫生、绿化树迎风摇曳;阳光洒在新建的凉亭上,老人们在亭里聊天,享受着冬日的惬意时光……这里的每个细节,都很难让人把这里和“老旧小区”关联起来。
“大院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因修建时间较长,大院出现路面坑洼、墙体裂缝、绿化带杂乱、水池发臭引来蚊蝇、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庇瓿乔颖苯值郎诚缜澄榧欠肜蚪樯?,在今年3月改造开始前,雨城区人大代表和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大院居民意见;在改造中,又会同施工方和设计方到大院现场根据居民意见再次进行改进,确保此次改造让居民真正满意。
近年来,雨城区聚焦广大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除了如意街168号大院外,雨城区不少老旧小区也实现旧貌换新颜。西门南路50号天力小区绘制了各式各样的彩绘,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康藏路790号大院通过改造,实现小区从“无人管”到“人人管”的有效转变,小区文化氛围浓厚;上坝路207号大院,小区内雨污分流、庭院硬化、景观花池、外墙面改造等已经全面完成,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不仅圆了老百姓的安居梦,也让城市环境更宜居,传递着城市的人文温度。
高品位布局公园商圈 打造便民幸福社区
从小区出发步行不到8分钟,便可到雅安高颐阙文博公园散步、健身,感受汉代文化;从小区步行3分钟,便可到姚桥临时农贸市场买菜;从姚桥临时农贸市场到姚桥卫生服务中心,只要三五分钟便可到达……这是家住雅安市雨城区汉碑路社区金凤小区居民的便捷生活。
“住在这里,我觉得很幸福。小区里有健身器材,出门就有公园,可散步可跳舞,还可欣赏汉代石刻?!苯鸱镄∏?栋住户李燕说,汉碑路社区内每个小区都有健身器材,汉碑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党员教育室、未成年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不定期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劳动者户外驿站,市民可随时到驿站吹空调、给手机充电、喝水解渴、测血压、看书读报。
冬日里,走在雨城区的各个公园内,暖阳透过树叶洒在草坪和步道上,清风拂过,带着草木独特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雨城区城市公园的建设,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
近年来,雨城区以社区为依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大力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满足居民“推开门就是美好生活”的愿景。
与汉碑路社区一样,辖18个居民小区的雨城区青江街道土桥社区,有2所幼儿园、4个综合性商圈、526家商铺,包含一个大型商场和一个电影院,能够给居民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和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在雨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正逐步成为社区服务的新标准,为居民勾勒出一幅幸福生活的动人画卷。
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 打造绿色宜居雨城
今年以来,雨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抓手,着力推动品质城市建设,于细微处着手、从细小处出发,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找不足、补短板,打造绿色宜居雨城。
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最终尺度,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街道干净整洁,市容环境越来越好了?!薄巴3当晔肚逦嬲腔盗就7庞行?,居民素质日益提高?!薄傲俳值昶叹娣?,农贸市场也管理有序、卫生整洁,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放心又舒心?!薄暗缆匪沉?、环境美了,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庇瓿乔用穹追妆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由外向内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到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去,推动城市文明共建共享?!庇瓿乔拿靼煜喙馗涸鹑怂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