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正月初七。东至县官港镇新溪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巳蛇来献瑞 非遗贺新春”春季村晚暨村民大联欢活动在此举行。首先登场的是六兽灯表演,表演者脚下步伐不断变化,兽灯在他们手上游刃有余,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欢呼一片。
六兽灯又名“六兽太平灯”,起源于清代,是新溪村黄氏家族从江西浮梁桃墅店迁居时带过来,由麒麟、青狮、白象、独角兽、鹿、獐等六种动物组合而成,取“六六大顺”之意?!暗笔比嗣墙饬奘游槲?,扎制彩灯,悬挂门首,主要用于家族祛邪避灾。后来加上了舞蹈和锣鼓,融入地方灯会,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绷薜票硌菡呋平芎K?。
黄杰海今年63岁,家住新溪村李溪组,15岁跟随父亲及长辈学习扎六兽灯,凭着极高的悟性,很快学会扎灯的全套技艺,成为当时黄氏家族最年轻的扎灯人、舞灯人。多年来,黄杰海带着六兽灯先后参加澳门安徽馆展示、池州市“杏花村·农耕情”展演等活动。2010年4月,黄杰海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至花灯舞——六兽灯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演出中,非遗文南词表演同样精彩绝伦。表演者朱彩云带来文南词《金鸡三唱》,以婉转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展现了文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朱彩云家住新溪村毛坦组,2015年开始接触文南词,2023年被评为东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南词代表性传承人。她说,“如今,文南词已走进校园,代代传承接续。作为非遗文南词传承人,我将不断学习、传承、创新,为文南词的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文南词又名“文词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文南词原系湖北黄梅一带的渔鼓小调,清末民初由逃荒卖唱人传入安徽,遂流行于东至、宿松等地,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至县文南词的传承发展,不得不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培善。他从官港镇文化站退休以后,曾在新溪村创办东至县群文艺术团,并借此宣传和传承非遗文南词。汪培善说,“只要我能够传得动、唱得动,就会把所知所会传授给学徒,让文南词薪火相传。”
这场村晚演出,非遗六兽灯和文南词格外惹眼,不仅为新溪村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让大家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到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文化内涵。在杭州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新溪村村民江波开心地说:“在城市里很难感受到这么浓厚的年味,村里举办这场活动真的太棒了,六兽灯舞得精彩,文南词唱得好听,让我感受到小时候过年的氛围?!?/p>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近年来,新溪村立足本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建设了“六兽灯”基地和村文化广场,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按航谄诩?,我们在‘村晚’文艺演出中融入本地非遗元素,添了年趣,浓了年味,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毙孪宓持Р渴榧?、主任汪琪说。(王齐斌)